钢贸商该如何度过困难

 

都说人都是逼出来的,不逼不会有成就,也许钢厂该到了觉醒的时候了。

  自2008年以来,上海钢贸商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时机,忙于在全国各地建设钢材现货交易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江浙一带,上海钢贸商就一鼓作气地兴建了200多家钢材市场。有的地方还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例如,苏州与无锡这两个同一管辖区的相邻两个市,前者拥有44家钢材现货交易市场,后者不甘落后地建了43家。这样一来,华东地区钢铁物流传统经营格局被打破了,上海原先拥有的钢材集散中心辐射效应受到了一定的收缩,有些钢材无须再经上海转运,可从钢厂直接运到当地的钢材市场。
  此外,我国钢产量不断创下新高、基础建设需求不旺等因素凑在一起,迫使传统钢贸经营进入微利时代。于是乎,一些坚守传统经营的钢贸企业,在找不到盈利点的情况下盈利能力走到了尽头。继钢贸商兴办钢材市场热之后,现在不少钢厂又掀起了建设钢铁物流园区的热潮。
  经营环境的变化,往往对企业形成变革的压力。企业经营创新往往是环境变化逼迫出来的。可以预见得到,在钢厂逐渐渗透到钢铁产业链中游之后,钢贸经营环境将发生变化,钢贸商也面临着转变经营模式的机遇。
  钢厂自建物流园催生钢贸新变化
  自2011年以来,处于国内钢铁产业链上游的钢厂在提高钢材直供比例的同时,向产业链中游流通环节渗透,兴办钢铁物流园区。据统计,目前钢厂在建、开工和拟建的钢铁物流园区项目有17个,涉及到14家钢厂。在17个项目中,独资的有7家,合资的有10家。占地面积最小的是宝钢的黄骅港物流基地,为400亩;占地面积最大的是沙钢的玖隆钢铁物流园,为12000亩,这也是目前我国投资最大的钢铁物流园区,计划投资300亿元。虽然钢厂兴办的钢铁物流园区在总量上只是钢材市场的尾数,但在体量和功能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为中、下游客户提供信息、金融、加工配送、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废钢回收等一系列配套服务。
  钢厂兴办钢铁物流园区,对钢贸经营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钢厂直供渠道多了一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直供量。钢厂传统的直供渠道有直供终端、建立全资子销售公司和加工配送中心等形式,与市场一线有一定的距离。建立钢铁物流园区后,钢厂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直接面向市场,向中、下游客户提供包括销售在内的多项服务。二是钢厂减少了中间物流环节,使物流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三是钢厂建成钢铁物流园区后,库存前置有了安全的堆放场地,便于加强监管力度,从机制上堵住了流通环节重复质押的漏洞,为实践钢铁物流金融理论奠定了基础。四是在行情低谷时,对于暂时销售不出去的钢材,钢厂无须再花费高价租赁社会仓储场地。五是钢铁物流园区对所在地散落的物流资源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整合作用。
  针对钢厂自建钢铁物流园区带来的钢贸经营环境变化,传统钢贸商应顺势而为,以企业经营变化应对经营环境之变。近年来,上海钢贸行业在经营环境变化中,出现了“二八现象”,即有20%左右的企业在行情低谷中还有可圈可点的盈利点,而有80%左右的企业出现盈利能力下降。总结这20%左右企业的盈利之道,有益于钢贸商在经营环境变化中抓住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