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失衡的“供与需”

 

产能的过剩导致的结果是能源的消耗,能源的消耗导致的是文明的退步,文明的退步导致的是人类的终结。

当前,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全球钢铁业的难解之殇,同时也是全球钢铁工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继有关机构对全球范围的产能过剩进行整体分析之后,本期将对世界各主要钢铁生产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和供应进行具体分析。


现今,中国钢铁的需求增速已经放缓至正常水平。未来的城镇化建设将是拉动中国钢铁需求的主要动力。中国政府公布的目标是到2030年使城镇化率达到70%。摩根斯坦利预计,城镇化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拉动5000万吨的需求增量。这些即将增加的钢材需求主要来自于房地产、交通设施(例如高速公路、地铁)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非常严重。预计2013年中国的产能利用率仅为77%,2018年有望增至83%。虽然中国政府一直试图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和推动行业整合,但是产能还是增加到2012年底的9.2亿吨。此外,预计近5000万吨的新建产能将于2013年投产。按照实际的情况,除非因长期亏损导致部分钢铁企业关闭而削减一些过剩产能,产能过剩问题将继续困扰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预计,中国最好的终端需求市场是汽车板和高端专用板材,最差的需求终端市场是船用板材。
欧洲难以承担削减产能的损失


目前,欧盟27国的过剩钢铁产能约有4000万吨。分品种来看,长材和商品级板材的产能过剩更为严重。分地区来看,东欧和南欧的结构性产能过剩更为严重。尽管从经济角度来看,削减东欧的部分产能对化解欧洲的产能过剩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劳动力成本较低使得这些钢厂依旧保持运营。



预计,欧洲地区最好的用钢终端市场是汽车板、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用钢板,较差的终端用钢市场是建筑业。安赛乐米塔尔在这两个领域分别占有50%和35%~40%的市场份额。

(小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