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316不锈钢管有大型企业殿后

 

  中国钢厂的建设资金主要有五个来源:银行贷款、计提折旧、融资租赁、垫资以及建设移交  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专家对经济观察报说,钢厂负债增加表明前几年钢厂扩张太多。从债务类别上看,长期负债主要由于固定资产的基本投资建设形成;短期负债主要是为了补充流动资金。短期贷款迅速增加,说明企业是在拿流动资金借款来搞长期投资建设。这是目前钢厂为新上项目筹措资金的主流。
  但最近几年垫资的情况越来越多,中冶唐山恒通项目、中钢山西中宇项目便是这种模式。
  中冶唐山恒通钢铁项目始于2007年。当年,原本是钢材贸易商的河北商人梁士臣拉上中冶集团投资建设恒通钢铁项目。按照双方的打算,该项目原本计划建成中国最大的冷轧涂镀生产基地,计划投资超过100亿。中国冶金规划院的专家称,中冶作为前期建设施工方参与了该项目,但是采取的是垫资建设的方式。不过项目尚未完全建成,唐山恒通就已经连年巨额亏损。最终,中冶集团以债务入股的方式,控股了这家巨亏近50亿的钢厂。
  这一故事的后续是:2009年年初,也就是在唐山中冶恒通冷轧项目开工建设两年后,河北商人梁士臣辗转至湖北宜昌宣布投资200亿、产能达1000万吨、产值达700亿的“亚洲最大超薄镀锌板基地”——三峡全通。这一次梁士臣的“战略合作伙伴”不再是中冶,而是中钢和中钢研科技集团。至2012年下半年,三峡全通陷入破产边缘,梁士臣再次隐身,留下包括银行、信托、财政等在内共计逾70亿的债务。
  中钢集团山西中宇钢铁项目与唐山中冶恒通项目类似,中钢提前垫资建设,但最终也是无奈接手。到2011年,山西中宇钢铁有限公司停产,为中钢留下了近40亿债务。此后,山西中宇被另外一家民营钢铁企业山西立恒钢铁公司托管。次年,山西省经信委同意,中宇钢铁公司通过产能置换的方式,又投资上马两座新的1860立方米高炉。到2013年上半年,托管中宇钢铁的山西立恒钢铁公司,负债率达103.77%。
  除山西中宇外,2007年中钢集团还无奈接收了吉林国有企业吉林铁合金有限公司。至2013年上半年,吉林铁合金有限公司负债总额26.48亿,短期贷款超过12亿,应付账款6.8亿,负债率高达111.98%。
  中冶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冶金工程建设商和承包商,中钢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钢铁贸易和工程科技与服务提供商。这两大央企之所以卷入钢厂债务泥潭,原因在银行。
  前述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专家说,中冶、中钢这些钢厂之所以能够垫资建设,是因为这两大央企握有银行上千亿的授信,根本花不完,所以才敢提前垫资。但没想到,最后收不回来了。
  今年3月,中冶集团董事长经天亮在中冶董事会第四十八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反思称,由于前些年大量承揽垫资项目,集团主要财务指标特别是公司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指标从2009年开始持续恶化。
  2012年经营业绩出现巨额亏损,是在2006年、2007年、2008年企业发展中各类矛盾和问题积累集中的体现。经天亮说:“依靠垫资承揽项目是一个公司缺乏竞争力、竞争优势,依靠旁门左道的低级做法。2013年集团及各子企业必须确保实现2013年的资产负债率的管控目标。同时,要严格限制垫资项目,严控BT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