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化解钢铁产能过剩

 

要从注重扩大产能的规模化发展转为注重品种质量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从注重产量效益的增长模式转为注重综合效益提升的增长模式,从注重提高产品竞争力转向同时注重综合竞争力的改革、优化和提升,从注重硬实力的打造转向更加注重软实力的提升,从注重国内发展转为开始谋划实施国际化发展,并不断探索企业间、产业间新的合作模式。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徐乐江指出,这是中央全面总结发展经验,准确研判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对我国钢铁工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钢铁行业一定要深化理解。

费的质量和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2014年1月~11月份,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2%,这是我国已经进入钢铁消费总量峰值平台区的明显信号。

在新的产业发展格局中重新谋划发展定位,提高生存发展能力成为新趋势。新常态必然加速企业分化,分化的过程就是产业内部集中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分化是钢铁工业优化的前提,只有分化,才能优化。企业在这样的大变局中都面临着重新定位。

推动企业重塑竞争新优势。长期依靠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的模式给钢铁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损害,使众多企业精疲力尽、苦不堪言。企业转向以质量型、差异化竞争为主的新阶段是势所必然。企业加快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新形势对企业改革创新形成倒逼机制,通过改革激活并强化企业的内生动力,实现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凡没有体现出完全市场化的内容,都需要大胆变革、大胆颠覆。

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得到普遍重视。企业将面临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资金链安全的严峻考验。

潜在增长率也在下降,不可能再追求两位数的高增长,钢铁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已经没有支撑,必须正视这种现实,把重心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如果看不到甚至不愿意承认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用陈旧的方法认识新常态,那只能是路越走越窄,困难也会越来越大。

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第二,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钢铁工业而言则是重大历史转折。第三,钢铁行业适应新常态所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比其他行业要更多,时间也会更长。

要继续化解钢铁产能过剩,控产量、降成本、减排放。全力做乘法,就是要加大改革力度,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改革创新要发展、要质量、要效益。努力做除法,就是要通过内部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要切实提高企业的资本回报率;大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