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钢铁“老大哥” 脱困解围路在何方?

 

      始建于1964年的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资源型特殊钢生产基地,是国家军工产品配套企业,位列中国四大特钢企业集团之一。先后历经三次转型升级,西宁特钢对青海省国有经济平稳运行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山东304不锈钢管检测员指出,根据数据显示,该企业上半年生产铁64.56万吨,同比增加41.78%;钢71.05万吨,同比增加31.16%;钢材71.82万吨,同比增加22.12%;铁精粉54.89万吨,同比增加7.7%;焦炭17.2万吨,同比下降30.77%。全集团合并实现销售收入39.15亿元,同比增加9.84亿元,增幅33.55%,并实现小幅盈利。


  据山东304不锈钢管检测员表示,但在改革的洪流中,市场环境瞬息万变。西宁特钢和国内大部分“钢铁老大”一样,经历辉煌后逐渐陷入结构老化、生产效率低的困境之中,如何为这家拥有万名员工的大型钢铁企业解困脱困,使之科学发展,焕发出全新生机,成为近年来摆在青海省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8月13日,在西钢集团深化改革金融支持座谈会上,青海省政府副省长王黎明、西宁特钢董事长张永利及相关政府、银行、企业负责人共同为企业改革发展谋路子,出主意。


  “沉重的债务负担导致财务费用高、沉重的资产负担导致折旧费用高、结构性冗员导致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新装备掌控能力不足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上述问题是企业近年来倾注了大量精力,却始终没有能够彻底解决的发展问题。但是,我们经过近期的分析、研判,也清楚的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具备了一定的发展优势。”面对企业危机困境,张永利坦言。

  深化国企改革,要有革故鼎新、破除自我枷锁与勇于“割肉”的魄力,方向已明确,下一步路在何方?张永利大胆提出想法。“大幅压缩机构编制、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编制,全面调整薪酬体系,向一线岗位和重点岗位倾斜,拉开部门之间、分厂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加大工资浮动比例部分,不再片面追求同工同酬,打破各种 ‘大锅饭’。全面改革市场开发与营销体制,提升市场开拓能力。西钢多年来的 ‘以销定产’营销方式制约了内部生产能力的发挥,要将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紧密结合,确立西钢的核心特色品种。”


  生产环节则确立高炉—转炉—连轧普材生产线,全力拉动规模,致力于满足青藏市场螺纹钢需求。确立高炉—电炉—大小棒线特钢生产线,在全力保证生产规模的前提下调整产品结构,建立以高标准轴承钢、齿轮钢、不锈钢、汽车用钢为主的产品系列。关停35吨电炉、锻钢电液锤和快锻机落后生产线,以及与之配套的公辅设施,打破无效、低效的 “瓶瓶罐罐”。


  “除在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专项奖励外,取消一切单项奖励,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原材料保障、生产规模扩大、产品质量提升上。”在如何统筹全局控制费用方面,张永利如是说。

  据山东304不锈钢管检测员指出,随后,王黎明表示,当前,西钢集团改革脱困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呈现出锐意进取、推动变革的良好氛围,要正确认识当前西钢集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当前,政府、银行、企业各方要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形成合力全面完成西钢改革脱困任务,为推动西钢集团改革脱困,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