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七大领域钢材消费强度各有不同

 

“新基建”七大领域的设定,发力点是数字经济、智能经济,钢铁行业将整体受益于“新基建”提供的新动能、新势能,向更高层次演进,同时也将为“新基建”提供必需的基础性材料。按七大领域的钢材消费强度排序,从高到低分别是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基站、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
 
首先是城际高速铁路与城际轨道交通。根据国家铁路“十三五”规划,2020年高铁营业里程规划完成3万公里。2019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5万公里,已提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八横八纵”的骨干网基本形成。2020年,全国铁路投资为8000亿元,投产新线4000公里,其中高铁2000公里,重点是补齐短板、加密网络,与2019年投资强度基本持平。
 
在国家骨干网基本形成的背景下,2019年全国城市轨道总里程达到6730公里,新增969公里,投资强度为7000亿元左右。在“新基建”加强版政策拉动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将成为未来的建设重点。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在这方面的需求就越旺盛。因此,重点发展区域是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其中长三角区域是重中之重。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年~2035年)》,未来将形成市区线、城际线、局域线“3个10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其次是特高压。该领域主要由国家电网来推动。目前已明确2020年将核准推进7条特高压线。该领域需要的钢材主要是电工钢。2019年,电工钢消费量为979万吨,同比增长6.6%。后续特高压建设所带来的电网投资加大,电工钢需求预计会有所增长。
 
再次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以车桩比1∶1估算,2025年国内约需充电桩700万个。充电桩主要包括设备主机、线缆、立柱等辅材,涉及用钢的是立柱。一个7千瓦充电桩大约需要成本2万元,120千瓦的充电桩约需成本15万元,小型充电桩用钢量较少,大型的会涉及一些支架用钢,粗略按每个平均0.5吨计算,700万个充电桩约需钢材350万吨。
 
最后是5G基站。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2020年,5G设备投资为902亿元,其中主设备投资为451亿元。5G基建分为宏基站、微基站两种,其中室外大铁塔为宏基站,也是当前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宏基站建设由主设备、动力配套设备设施、土建施工等组成,机房、机柜、机箱、通信塔桅等部分建设涉及用钢需求,其中通信塔桅用钢量占大头。微基站主要布局在人口密集之处,用钢量很少。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宏基站、微基站将依赖现有2G、3G、4G基站等通信设施。因此,5G基站拉动的钢材消费量不会太大。粗略按照基站投资5%所需要的钢材来计算,上万亿元的5G基站投资带动的新增钢材消费金额约在500亿元。
 
在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领域,硬件投入主要是机房、服务器等,相较其他4个领域直接用钢量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