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研究基因和癌症拿三等奖

 

昨天,丁香园发布一篇文章: 小学生就能研究基因和癌症关系,莫非这就是百年一遇的医学奇才?

许多读者留言表示,这样高能的研究居然只拿到三等奖,令人不禁对获得一等奖的项目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丁香园读者留言截图

于是,在围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项目时,我们偶然发现了一项题为「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的一等奖作品,获奖者是一名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彭同学。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这个荣获一等奖项目的究竟。

项目图片与发表论文不一致?

根据项目名称进行查询,这名同学在《中国科技教育》上发表了一篇相关论文。

据悉,该期刊的「八九点钟」版块经常会发表经过遴选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类竞赛获奖学生作品及专家评委点评。

也就是说,这篇论文应该就是彭同学参赛项目的科研产出成果。

图源:《中国科技教育》

然而经过比对,我们不难发现,这篇期刊论文中的图片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上展示的数据结果大不相同。

在比赛项目的详细介绍中,没有一张彭同学身着实验服的摆拍照片,而是洋洋洒洒 20 多张「硬数据」的图片,深刻诠释了科研要用数据说话的准则。

从荧光到流式,再到电泳,数据结果丰富,反映出背后的工作量自不必说。

但到了那篇期刊论文,整篇论文只剩下了三张组织切片图。

图源:《中国科技教育》

至于论文实验方法部分提到的细胞活力检测、PI 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活化蛋白表达、ELISA 法检测细胞外基质产生水平以及 qRT-PCR 和Western Blot 检测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的结果……均未在这篇论文中得到具体的体现。

图源:《中国科技教育》

那么,其他的数据都去哪了呢?

某篇硕士论文里,竟然有一模一样的数据图片?

根据图注中的关键词「二氢杨梅素」「Smad」进行查询,可以找到一篇硕士论文,论文作者为张玉,指导老师为易龙副教授。

图源:陆军军医大学

凑巧的是,这篇硕士论文的作者和指导老师,同样也是上述项目的指导老师。

当我们翻阅这篇硕士论文,竟然 找了那些出现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上、而不在彭同学发表期刊论文中的数据图片,它们大都来自这篇硕士论文的第二部分「二氢杨梅素对 TGF-β1 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作用研究」。

图源:陆军军医大学

比如一模一样的 ELISA 标准曲线。

图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 陆军军医大学

还有毫无差别的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凋亡的结果。

图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 陆军军医大学

细胞周期和免疫荧光的结果也不例外。

图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 陆军军医大学

其他相似图片还有很多,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

项目获奖者未被论文作者致谢

根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规则》中的评审原则,优秀参赛作品应该满足「三自」原则,即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

那么,根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所展示的资料,彭同学应对项目作出主要的贡献,其结果部分的附图应该都是自己的实验结果,那么张玉的硕士论文又应如何解释?

要知道,在论文的独创性声明中,张硕士对自己工作的原创性作出了承诺,并确认对「参与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都已经在论文中进行致谢。

图源:陆军军医大学

然而,张玉硕士的致谢中并未提到这名获奖的彭同学。

图源:陆军军医大学

在张硕士的一篇发表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的论文中,彭同学位于通讯作者易龙教授之后,位列第四作者,贡献程度显然不构成「主要」。

图源:陆军军医大学

此外,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这篇硕士论文的提交时间在 2018 年 5 月,而彭同学参加的比赛的申报时间恰巧也在 2018 年 4~5 月,时间相当接近。